找到相关内容1455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界观门

    其他书之中。例如法藏《发菩提心章》、澄观《法界玄镜》、宗密《注华严法界观门》等书,皆附有本书。凡此,皆收在《大正藏》第四十五册。  内容所载之三重观门分为︰  (1)真空︰即四法界中的理法界观。分为会色归(四门)、明即色观(四门)、色无碍、泯绝无寄观等四句十门。  (2)理事无碍︰即理事无碍法界观。分为理遍于事门、事遍于理门、依理成事门、事能显理门、以理夺事门、事能隐理门、真理即事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85862453.html
  • 为《寒山书院第一届学僧毕业纪念》书序

    、增进了友情。我相信,两年的修学生活,会在你们年轻的心上留下弥足珍贵的回忆。在此,我要提醒各位法师,以戒为师,是为首要。以缘起性无我无常,以慈悲无限之心饶益有请,以平等六和之心处众行事,以无相无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4765534.html
  • 唯识与中的简介

    在名言中实有自相。  (三)中观宗与唯识宗的主要差别  1)关于三性说之差别  唯识说一切法皆具三性:遍计所执性、依他起性、圆成实性。主张遍计所执性本,而依他起性、圆成实性实有。  中不依三性之说...不能得入,情急之下,准备自杀。这时有宾头卢尊者前来,为无著菩萨讲说小乘。无著菩萨终于得入。  但无著菩萨并不满足,决心参见弥勒菩萨,于是以神通力往兜率天,依止弥勒菩萨听受大乘,归来后如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868373.html
  • 禅定──护心之道·见性之本

    四谛、十二因缘、数息、不净观、无常、四念处观等。此外有空、生、法、析、体等。天台宗有“一心三”假观、二谛观、中道观;华严宗有实相、四法观;法相宗有五...无色定(无边处定、识无边处定、无所有处定、非想非非想处定)、四禅和四无色定全称为“八等至”。此外,还有灭尽定(九次第定)、止观与三昧、十念、安般念、六妙门、十六特胜等等。小乘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2669664.html
  • 游祥洲教授:自力与他力之融合

    ldquo;生起次第”完成之后,就要马上转进“圆满次第”。此时,要精进修持般若,藉著的智慧,扫荡前一阶段“生起次第”中著相修行可能生起的妄执。可以说,“生起次第”是“应病与药”,但是恐怕行者服药成瘾,因此必须转进“圆满次第”,也就是以之药来破除前一阶段的...

    游祥洲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80070107.html
  • 天台智者大师观心诵经法

    。推寻毕竟无有我。能念者是名。虽无所念之经。而有经卷纸墨文字。虽无能念之人。而有我身为四众宣念。虽非内外不离内外。虽非经卷不离经卷。虽非心口不出心口。从始至终必无差谬。名不可思议。能作此解能作此...彼岸。名第一义平等大慧。是名念经正。三世诸佛无不从此而生。信者可施无问莫说。第三流通者。若自调自度不名为慈。见苦不救不名为悲。既修正观现前。复应庄严法界所念经竟。出之后以此道观功德已登正觉之者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170496.html
  • 圣迹:达摩祖师示寂圣地——熊耳山相寺

    对达摩祖师所传禅宗心要的最直接的阐述)并赐寺额;加封达摩祖师“圆觉大师”谥号;加封达摩塔为“之塔”并赐塔额;赐度僧表。唐代宗皇帝准奏,并御笔亲题寺名、塔额,派中使张如津送至熊耳山相寺。 在之后...,或人为破坏,寺院原貌已经荡然无存,只有空之塔屹然熊耳山。 欣逢盛世,政通人和,蒙十方信士之诚邀,公元1994年,永信大和尚发大悲愿,于初祖示寂圣地相寺旧址恢复古佛道场,再造生机。人天欢喜,因缘...

    佚名

    |朝圣|相寺|达摩祖师|圣迹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4/16543174787.html
  • 佛陀的遗言

    佛陀的遗言 通俗地说,大乘佛教认为,自度即自身道德完善,才可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;助人即普度众生,是菩萨;如果再进一步,从“”上悟得上述道理,就成佛了。“戒”是佛教道德观念及规范的集中体现,道德是“戒”的核心。 古往今来,所有的学说大概没有不推崇道德的,然若等同视之,则不得佛教要义。试以儒学中的道德观析之。一部《论语》几乎就是一部道德总汇,总结提炼了传统道德之精华,至今仍深深影响着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0675496.html
  • 你的烦恼熄灭了吗

    解脱 “虽然身体被关住了,但是心可以自在解脱、清凉、安乐。” 附录: 如何修(法灯法师 讲/曦比丘 译) “生命可以生存下去,是因为我们的心安住在“”中;在性里,我们不可能成为什么,...我,就有烦恼;当无我,就没烦恼。 用智慧去了解无常,了解执著即苦。正道的生活即是生活在不让烦恼滋长的情形下。 掉自我,掉烦恼,才是佛教真正追求的。 本书是讲述了台湾曦比丘从泰国为我们带来的他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1076083.html
  • 达摩祖师示寂圣地——熊耳山相寺

    是对达摩祖师所传禅宗心要的最直接的阐述)并赐寺额;加封达摩祖师“圆觉大师”谥号;加封达摩塔为“之塔”并赐塔额;赐度僧表。唐代宗皇帝准奏,并御笔亲题寺名、塔额,派中使张如津送至熊耳山相寺。 在...于战火,或人为破坏,寺院原貌已经荡然无存,只有空之塔屹然熊耳山。 欣逢盛世,政通人和,蒙十方信士之诚邀,公元1994年,永信大和尚发大悲愿,于初祖示寂圣地相寺旧址恢复古佛道场,再造生机。人天...

    佚名

    |华人佛教|朝圣|熊耳山|相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0/11305592224.html